
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。长期以来,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教书育人、呕心沥血,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卓著。新时代对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有更高要求,为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、明确师德底线、引导成为“四有” 好老师,教育部制度了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。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第一条“坚定政治方向。”
当老师就像开船,学问是“发动机”,师德是“方向盘”,而“政治方向”就是咱必须紧盯的“灯塔”。简单说就是:咱站在讲台前,不仅要教专业知识,更得心里有数——培养什么样的人、为谁培养人、怎样培养人,这方向绝对不能歪!
别觉得“政治方向”离咱日常教学远,其实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:比如上课前少发几句“吐槽式”的负面感慨,多跟学生聊聊国家发展的好势头;讲专业课时别硬扯无关的“敏感话题”,而是结合学科特点说说科技自立自强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;哪怕在朋友圈分享文章,也先瞅瞅内容是不是正能量——毕竟咱的身份不只是“教书匠”,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引路人”,咱的一言一行,学生都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
说到这儿,也得提几个“反面教材”醒醒神,咱可别踩这些“坑”:
有位老师上课总爱“夹带私货”,讲历史时故意抹黑英雄人物,聊社会话题时满是消极抱怨,学生听了一头雾水,甚至跟着产生负面情绪。结果呢?学校发现后严肃处理,不仅取消了他的授课资格,还在全校通报——本来是好好的教书路,就因为没把住“政治方向”的关,把自己的职业生涯“玩脱了”,多不值!
还有的老师在网络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,觉得“隔着屏幕没人管”,殊不知“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”,更不是咱高校教师的“言论自留地”。一旦言论出格,不仅会影响学校声誉,更会给学生树立错误榜样,最后只能为自己的“一时冲动”买单——咱当老师的,得比普通人更懂“言行有度”,这既是职业要求,也是自我保护。
其实,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一点儿也不“枯燥”,反而能让咱的教学更有“深度”和“温度”:讲经济学时,结合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案例,学生能更懂“中国方案”的优势;讲文学时,聊聊《觉醒年代》里的文人风骨,学生能更理解“家国情怀”的重量;哪怕是教理工科,提一提“大国重器”背后的科研精神,也能帮学生树立“科技报国”的志向——你看,把“政治方向”融入教学,学生爱听,咱教得也有成就感,这不就是“双赢”嘛!
最后跟大家共勉:咱高校教师,既要当“学问上的明白人”,更要当“政治上的规矩人”。第一条准则就像“第一道防线”,守住它,既是对学生负责,对学校负责,更是对咱自己的职业前途负责。往后的日子里,咱一起把“正确政治方向”刻在心里、落在行动上,做学生喜欢、学校放心、社会认可的好老师!